日志样式

《超人》影评

  詹姆斯冈恩的《超人》北美首周末票房是挺好的1.25亿美元,虽然国际票房相对弱,但A-的 CinemaScore 和 92% 的烂番茄观众好评显示后势可期,华纳应该是正“审慎乐观”吧。本片为全新的 DC 宇宙(DC Universe)开了新局,这里的新局是一个徬徨、单纯、偶尔仍会意气用事,还摸不准自己与社会体制及“理念”间的关系的克拉克;这里的新局也是缤纷的色调,活泼的场景,电力满到近乎聒噪的配角们,以及不时迸出玩心的节奏和摄影。至于我,在看完试片后的五天又去二刷,觉得它的三项缺陷依然显眼,但我再次看得很开心,甚至更享受了──为什么?这部《超人》的剧本,为克拉克设定了两个难题,借此讨论“超级英雄”的概念本身:一是质疑他擅自介入地缘冲突、自认“做对的事”而不甩国家/国际政治体制,二是透过揭露他的“真实出身”颠覆天命,搅动社会大众(及他自己)看待他的眼光。这两个提问都很当代、当下,前者关乎英雄意志与国家秩序的例外状态如何互动,是从《黑暗骑士》到《美国队长3:英雄内战》都在谈的;后者则凸显本片的关键字 alien──是外星人也是异己、外来之意──这个“外来者不善”的想像,是统治阶级召唤恐惧、巩固共同体认同、合理化控制的工具。可惜最后,这两题都成了我心目中、这个剧本的缺陷。边境冲突被交给正义帮解决,只以 Rick Flag Sr. 的低头叹气暗示这个思辨会有系列后续;“氪星之子”的真相更因为路瑟的阴谋被拆穿、“超人救了大家”就糊弄过去了──我实在怀疑,大众(酸民)的信任真的这么容易赢回吗?路瑟是不是坏蛋,跟超人的动机是否纯正,不是应该是两件事吗?(而且,只要让超人最后在路瑟飞船上的“演讲”被 somehow 播送给全世界听,这题就会收得好一点,怎么没想到咧?)不过,上面的挑惕并不是要说本片失败,而是相反:我想谈谈为什么,即使有这些不足,我在看的两次当下,其实都不在意。很懂说故事的导演要谈《超人》的好看,可以从詹姆斯冈恩的战绩说起。让他跃入大众视野的《星际异攻队》(2014)尽管只是第三部导演长片,当时的冈恩已有近二十年的编剧经验。进入正大肆扩张的 MCU,改编一群其实没有很被在乎的角色,获得的自由空间,让他的风格得以发挥;那之后因缘际会被挖角到 DC,执掌《自杀突击队:集结》(2021)和延伸影集《和平使者》(2022),最终让他走到这里,成为 DCU 的掌门。综观冈恩作品,最外显的特质是他很会拍群戏,透过多人的 dynamic 建立个别角色魅力,而且几乎都立体。他也很会拍奇观,且不是让人震慑、仰望式的,而是玩心喷发、叫人“WTF”的。他还擅长用歌曲,往往和缤纷的视觉搭配、相加乘,而且品味甚好。于是他的故事一向欢闹,甚至会塞满过多的人事物──但他就是能够办到,让叙事不失焦。对我来说,冈恩的玩闹则是有些时候,不免流露出“这一切都是玩玩罢了”的轻浮。譬如《星际异攻队2》(2017)的勇度屠杀一整船叛徒,那样把杀人“嘉年华化”,就有点踩到我底线;或《自杀突击队:集结》杀了许多配角当有趣,或《星际异攻队3》(2023)直接死掉一整颗星球??;但这也凸显了其他时候,当他真的很在意的角色,就会非常在意──《星际异攻队2》的勇度之死、《星际异攻队3》火箭的可爱伙伴们??冈恩非常会捕捉人际情谊,将之转换成角色情绪,再流畅、连贯地传达给观众。而说到底,身为一位导演,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。这在如今的商业片却很稀缺。

  在《超人》片中,有个小段落是卖小吃的马利之死,这段的残酷(比起剩下全片)来得又快又骇人,观众应该都吓到了。连克拉克也号哭了一阵。但这场戏过去,此角的作用就结束了,即使片末有个报纸头条聊表(剧本的)心意,戏外的你我,说实话大概早就忘了。而这就是叙事的功力──在戏院的魔术时空里,将观众的注意力与情绪牵着走,连带变得健忘。紧抓不放的情绪核心所以,《超人》的情绪拉力是什么?在情节上,本片从头到尾都是超人在对(路瑟一手策划的)各种危机作出反应,身为史上最强的超人类,他的“全能”让他变得“任何危机都应该要处理”,这不只是外在期待,也是内在的责任感:“因为我可以,所以我必须”,换个说法就是“with great power??(下略)”;同时,他一定相信自己在做“对”的事,当这个信仰被质疑了,他就会想证明自己。 这部剧本的外在驱动力,就是超人不断想证明自己、却力不从心的那股焦虑。从露薏丝的(证明她是脑袋清楚的好记者的)犀利质问,到路人说“也许你不该介入那战争”,到身世讯息的反噬、网络酸 猴的杂音,甚至是路瑟当面呛他自命清高,这些都不是在挑战超人的能力,而是他的动机。偏偏所谓动机,所谓初衷,是即使有盖世神力,或最纯善的心,都很难一次“证明”的。于是他越着急,越坏事。想行事磊落却连累好人,想放过怪兽又被笑天真,想救狗狗被说是疯狗,#superman 变成 #supershit??明明我就在做对的事(people are going to die!),为什么你们不放过我?为什么连你都不相信我?为什么我也不相信自己了?这整个过程,克拉克的无助、着急、怒气,都清清楚楚。这就是詹姆斯冈恩与担纲演绎的大卫.科伦斯韦让角色“活起来”的成就。而随着他从地面打上天,打进其他次元,跟黑洞奋战,也跟自己没有人性的一面(也等于氪星原始设定那一面)奋战,克拉克终于意识到所谓的“证明”,只能自己给自己。在这真相已死的年代,对外的证明不会有尽头,我们终究只能一步一步,做对的事,停止怀疑自己,也停止无尽地怀疑他人。因为 that's the real punk rock。You'll believe a man can fly写到这里,再回头看前述两个缺陷,也就理解了:《超人》不是真的要讨论英雄的存在与体制之矛盾,也没有真的想辩证大众该不该信任一个神一般的外星人。这都只是剧本写来动摇主角意志的工具,当克拉克自己相信了──而且谢天谢地没有怪大叔跑出来呛声“do you bleed??”──角色线就完成了,就足够了。这之外,本片的叙事在私人小 moments 与家国大危机之间灵活跳跃,调性有趣(fun),光色亮眼;露薏丝在人身与名声上都救了克拉克,主体性十足;取代(过往的)露薏丝被超人拯救的则是狗狗,取材自冈恩的真狗小津(Ozu)的它不是萌宠花瓶,是真的有剧情贡献;全片摄影也活泼,各种第一/二/三人称的飞行镜头让 27 年前《超人》(1978)的标语“You'll believe a man can fly”得到新世纪的实现:他飞得昂扬,飞得自信,飞得热血,也有时飞得急切和悲壮──关于一部超人电影,最值得感受的,就是这了吧。但是但是,我还是想提本片的三号缺陷。因为不想重述那些“被讲过一万遍的”,剧本直接预设观众熟知所有配角,不只英雄和反派们,还有星球日报的众人──让我在映后短评写下了:过往在《星际异攻队》、《自杀突击队:集结》与《生物突击队》把三队不知名的英雄成功“介绍”给观众的冈恩,这次反其道而行,在诉说起源与大开大阖一套热闹的宇宙之间,直接选择后者。于是在熟稔漫画(与漫画英雄片)的粉丝与无知的大众之间,他选择了前者。一方面,这可能是想先巩固英雄片的核心客群,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判断 Z 世代已经习惯了“前提断裂”的影像叙事,但本片的国际票房稍弱,会否就是这带来的门槛所致?新世代需要的超人最后,《超人》上映之后不出所料,引起了论战,由擅长颠覆主流和边缘、对强弱阶序兴趣缺缺的冈恩来拍(这么多人在乎的)超人,会出事好像不意外。这背后还有漫画素材的百年历史,以及上一个 DC 宇宙遗留下来的恩怨,都不是我足够了解、能够置喙的。但我感觉,有一小部分说着 this is not my superman 的声音,是无法接受这版的超人少了神性、多了人性,无法接受他无视自己的优越,毫不犹豫相信人类,甚至还以边缘者自居、一心只想着弱势,当他说狗狗“在外面孤零零的,一定很害怕”,其实是在说自己。我也能想像,如果只在银幕上看过阳刚、自信、alpha 感满满的超人,很容易视他为慕强心理的终极依托。对这些粉丝来说,如果连超人都会示弱,会不沈着,会不知所措,会这么狼狈、一开场就倒地吐血,他们的仰望与投射,可都要崩裂了。但我也相信──应该说希望──这些徬徨、挫折与无助感,或许是更贴合这时代的焦虑,可以带来共鸣的。冈恩拍了一部不怕胡闹的电影,片中有个不怕自嘲的超人(“我有时候真的很白目!”),这样的玩心,以及屡屡直冲天际、拥抱朝阳的美妙奇观(wonder),就是让我微笑的,对故事的爱与诚意。无论最终票房如何,这座新宇宙的开场不会是终局,应该是肯定的。这真是太好了。毕竟我还想看到更多、小俩口在萤光水族箱前喝可可、说情话,那样的场面呀。

 《超人》剧照1  《超人》剧照2  《超人》剧照3  《超人》剧照4


本文链接:http:/www.21exec.com/app/46.html 由欧陆平台整理,转载需注明出处